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的边境,有个叫石家湾的村庄。这里时常被云雾笼罩,若选一处高地放眼望去,山村仿佛坐落于云海之上,从清晨至日落,任由云海装扮着“模样”。
作为麻栗坡县乡村振兴的亮点村,利用好“云海”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石家湾村“一直在路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村子要发展,打好基础是关键”。这是茨竹坝党总支的思想共识。近年来,茨竹坝村以“党建强”为引领,在一名好书记、一套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个好阵地、一个好氛围“六个好”上下功夫,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动、实事联办,配备1支“1名民警+2名辅警+3名镇、村干部+N名群众”的联防联控队伍,并建立完善“党员中心户”实体化运行、道德评议“红黑榜”公示等制度,规范村级“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事项、“一约四会”章程,大力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积极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生动践行“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断夯实组织根基凝聚活力,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格局。
“石家湾村虽然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落后,好像被藏在了云端之中。”回想石家湾“默默无闻”的曾经,茨竹坝村党总支书记张全红感慨。
一个契机,带动了村庄“蜕变”
2022年以来,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麻栗镇抢抓机遇,聚焦石家湾村丰富生态资源,以“二业、三区、四海”总体布局,积极向上争取,统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外交部援建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等2300万元,制定3年项目建设规划,石家湾村进入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村庄共改造提升道路4公里、饮水管网2500米,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个4900平方米、2个停车场70个停车位、10个观景平台、3个观景塔和1个5G基站,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结合绿美建设,统一规划改造村庄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引进项目发展万寿菊、油菜花、佛手瓜、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推动村民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化、田园景观化、村民服务化。
“沿途而来,我们被成片的油菜花、万寿菊吸引,在早晨观赏云海、夜晚星空下露营中体会到一种‘自然的浪漫’。”随着游客的慕名“打卡”,石家湾逐渐变成了“网红村”。
云海是忘不了的“乡愁”,也是可利用的“资源”
在前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石家湾的发展从云海观景中衍生出“民宿”开发和“庭院经济”。按照规划内容,麻栗镇因地制宜,按照“一户一策”,鼓励村民自主开发民宿,全村42户人家从2022年1户民宿增加到现在的13户,享有观景“第一视角”。同时,实行镇、村党员干部“1+N”挂村包户,带动村民融入乡村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栽花种果、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销售手工艺制品等多种形式,不断壮大“庭院经济”,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延伸“美丽产业链”,实现人均纯收入达22000元,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曾经习以为常的风景,现在成了带动全村的‘钱景’。”看着风景变“钱景",村小组长曾仕林对村里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唐浩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