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注一掷》正式上映第4天,票房就突破了11亿。这部取材于多起真实网络诈骗案例的犯罪电影,主要讲述“天才”程序员和失业模特等被骗入海外诈骗团伙,沦为犯罪“工具”,后通过网络赌博将硕士生阿天骗得“人财两空”。影片也由此向观众传递了一个观点——被骗与年龄、学历、职业都没有关系。
【资料图】
“从很多诈骗犯罪案例中可以发现,很多名校、高学历的人也照样被骗,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心理层面的因素。”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说,从电影中三位“被骗”的主角来看,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处境都有相似性——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快速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同时社会功能受损,例如事业遭遇挫折、社交不顺、家庭不和谐等。比如,张艺兴饰演的“天才”程序员在事业上没能如期晋升,他十分渴望在新的平台上证明自己,最后不慎掉入诈骗团伙的陷阱。正如影片台词说的“反诈宣传铺天盖地,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受骗?因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曹大刚说,诈骗分子的骗术符合心理学上的“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犹如登门坎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步步接近,让人逐渐丧失控制力。诈骗分子通常就是先接近目标对象,了解其内心的渴望,针对性地施予一些小恩小惠或“收益”,然后用更大的利益,诱惑其掉入圈套。这种骗术对社会功能受损的人尤其有用,诈骗分子抛出的一点“善意”或“甜头”,对他们而言就像是“黑暗里抓住的一束光”。
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著名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欲望,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曹大刚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诈骗分子往往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力图刺激或诱导目标对象的欲望,比如贪欲、过度的情感需求等,最终让其失控。而反诈恰恰就是一种对人性的考验,需要每个人学会合理利用和控制自己的欲望。因此,防范诈骗一定要从心理上建立防线——“别信、别贪、别冲动”。
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即使付出了努力,也要评估自己的付出是否有资格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短期获利”“迅速翻盘”“一步登天”的方法和建议,一定要首先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
二是,警惕“杀熟”。诈骗案例中,不乏被亲戚、同学、同事等欺骗的情况,即使是陌生人,实施欺诈的第一步也一定是先建立亲密关系,让你放下防备。当你面对“熟人”提出生意合作、投资理财等与金钱相关的建议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莫因人情难却而冲动行事。
三是,防范“弱点”。建议大家注意评估自己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如果你正处于事业受挫、家庭矛盾、朋友疏远等境况,在做任何决策前,一定要听取多方意见,不要因为一个熟人的建议、一次善意的提醒而一意孤行。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直播等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新技术的更新迭代,让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高发,国家反诈中心最新发布的《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针对多发诈骗案件类型,总结了8个“凡是”,希望能让更多人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1.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凡是宣传“内幕消息、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3.凡是宣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4.凡是自称电商、物流平台客服,主动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将资金打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领导”主动申请添加QQ、微信等社交账号,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7.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让你输入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点击链接、下载APP进行投资、退费的,都是诈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