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时至今日,杠杆原理依然适用。根据杠杆原理,需要找准支点以及相应的工具,便可以利用“巧力”完成很大的任务与挑战。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行贵州省分行支持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提质改造项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如何以金融力量撬动乡村振兴?如何让乡村金融既“便捷”又“实惠”?如何让农民享受到“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金融服务?如何通过金融的力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服务乡村振兴是国有大行的本职所在。以建行为例,该行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将自身特色和业务优势与乡村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总结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一整套“打法”。
作为一家非传统“农字号”国有银行,以遍布全国各地的1.4万多家网点以及“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为“支点”,织密乡村金融服务网络,运用新金融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开展乡村振兴服务,以金融科技手段服务乡村“长尾客户”,同时形成具有建行特色的涉农信贷产品体系,积极满足县域乡村客户的资金需求,撬动乡村振兴。
(建行贵州省分行乡村振兴示范点:黔西南州兴义市民族村“裕农通”服务点)
经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建行构建了“1211”体系服务乡村振兴。即一个“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一套涉农金融智能化风控体系。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建行 “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这是建行作为国有大行的担任与使命,也是建行用新金融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支点:织密金融服务网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建行便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专职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该行对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从总的架构来看,建行总行设有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该行董事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乡村振兴金融部,承担全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职能。
目前,建行37家分行中,有36家分行均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门,仅深圳1家分行未设立相关机构。
以金融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乡村发展的特点出发,针对其难点、痛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症下药”,逐个击破。
从发展实际看,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相对于二三产业,农业天然弱质,农民居住分散,广大涉农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金融的发展。
建行深知,服务乡村振兴需要走近农民群众,下沉金融服务重心,让农民群众感受到金融的温度与亲切。
如何让金融更接“地气”?建行给出了答案:走进乡村,织密金融服务网络。
建行充分发挥遍布全国各地1.4万多家网点的优势,把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推动实现农民容易贷款、便宜贷款。
截至2023年6月末,建行县域网点4238个,占比近30%。上半年新设营业网点13个,其中县域机构网点新设11个。在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80个设立营业网点137个。
不仅如此,建行还将银行的窗口搬到“村口”,构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一方面,建行与村委会等主体合作,线下打造“裕农通”服务点,37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服务农户超5800万户,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民生缴费、社保医疗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富裕的‘裕’,农民的‘农’,通达的‘通’,与农村更近、和农民更亲,裕农民,通农村,这是我们核心的价值。”建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解释称。
另一方面,为更大限度提升服务便利化程度,建行将“裕农通”服务点的涉农金融、非金融服务向线上延伸,线上打造“裕农通”APP,为农民提供智慧村务、电子商务、便民事务和基础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6月末,APP注册用户1024万户,累计发放贷款522亿元。
从“裕农通”品牌到“裕农服务体系”,再到“裕农发展生态”,建行从未停止对“裕农通”的进一步探索。当然,只是走进乡村不行,同时要学会连接乡村,把金融资源和场景连起来,这便是建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初心。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行始终把握几个理念:一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具体条线的业务,是一个综合系统地组织发动的业务。
二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只是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建行在各地都是通过与党委政府、社会机构,包括相关涉农主体的有效连接,构建乡村金融发展生态。
三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有别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方法、产品、路径,需要全新的打法、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模式,包括全新的规则范式以及全新的产品样式。
那么,建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成果呢?
信贷是衡量一家银行乡村振兴服务情况的主要指标。三年前,建行全口径的涉农贷款1.8万亿元,截至到2023年6月末,这一数据达到3.62万亿元,翻了1倍。
工具:金融科技巧“添翼”
金融为本,科技为器。
新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践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课题。
金融科技战略是建行的三大战略之一,建行致力于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2023年1月末,建行发布了“建行云”品牌,建行云也成为建行金融科技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建行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打造涵盖平台、信贷、场景、风控的乡村金融生态圈,借力金融科技,在服务乡村振兴之路上跑出“加速度”。
(富锦市砚山镇巨福村农户向建行工作人员介绍土地流转及庄稼长势情况)
建行以共享方式,立足科技优势,实现了普惠的价值,创新“裕农快贷”“裕农贷”等产品,帮助农民容易贷到款、便宜贷到款,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建行应用高质量的外部数据,打造线上“裕农快贷”拳头产品。该行与政府、农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等加强数据共享,基于农户信用信息等涉农数据,创设农户专属风险画像模型,批量化、模型化地驱动农户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6月末,“裕农快贷”余额757亿元,较年初新增300亿元,增速66%。
建行深挖数据背后的信用资源,让“信息”变“信用”。据介绍,建行依靠科技手段,对农民进行“信用”画像,主要采集日常生活中五类数据:一是农民的基本信息数据;二是农民的生产信息;三是农民的资产信息;四是农业的保险信息;五是农业的补贴信息。
建行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基于数据提升贷款投放能力。建行联合黑龙江农业农村厅,建立“13456”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包括打造1个监管体系,建立政府端、主体端、消费端3个产业互联网服务入口,依托农业生产要素供需、初级农产品收储、农产品销售等4大市场,服务农资经营、农业生产、农产品收储等5类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信贷、结算、保险等6类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链条的融合与衔接。
此外,建行因地制宜打造线下“裕农贷”系列产品,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场景中的信贷需求。目前,已经形成山东的“齐鲁振兴贷”、江苏的“城乡融合贷”等典型模式。截至2023年6月末,“裕农贷”余额930亿元,较年初新增292亿元,增速46%。
据了解,建行涉农贷款有三大特点:第一,60%是线上贷款;第二,60%是信用贷款;第三,年利率基本在4%以下。
截至2023年6月末,建行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3138亿元,较年初新增1101亿元,增速54%。纯线上的一年期信用版“裕农快贷”利率低至3.55%。
(建行黑龙江富锦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富锦市砚山镇巨福村开展涉农需求调研)
不可否认的是,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在持续加大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投放力度,降低农户端贷款成本的同时,建行如何有效管控风险?
“只要是真农民、真农业、真需求,发放信贷基本上没问题。”建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表示,贷款要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
建行通过工具、手段,尽可能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面对疫情、种植业灾害,我们可以调整贷款期限,通过延缓措施让农民度过难关。”建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说道。
建行将风险管控作为涉农金融服务的“生命线”,沿着“真农民、真农业、真需求”的逻辑,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一是将涉农信贷风险管控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全行统一的涉农信贷风险偏好,引导全行自上而下强化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加强涉农金融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风险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不断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用科技手段加强涉农金融风险防控。研发部署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加强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利用多源涉农数据,加强线上贷款数据的交叉验证,确保贷款真实性。
三是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严密的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风险管控要求执行到位。
截至2023年6月末,建行涉农贷款不良率0.72%,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不良率0.84%。这些数据,证明了建行探索的有效性。
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先利他后利己,先成人后达己。
金融业正迈向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维度衡量的价值时代。除了科技性之外,建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打法”还包括社会性、综合性、生态性。
近年来,建行始终坚守“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的职责使命。2017年起,建行全面开启新金融行动,金融服务边界持续延展、实践成效不断提升,并形成一个涵盖产品、平台、场景、客户的乡村金融生态圈。
在做好信贷支持的同时,建行瞄准特定客群,以构建金融生态的方式,贡献独特的制度价值,助力畅通农产品循环,聚焦全国农贸农批市场客群,打造“裕农市场”生态场景。
目前,建行创建形成了内蒙古乳业、山东寿光蔬菜、云南鲜花等典型的产业链服务系统。
“我们称之为农业全产业生态场景”,据介绍,通过平台的搭建,建行围绕市场和产业,让种东西、卖东西、买东西、管东西的人做到“四合”,即信息汇合,各种生产要素聚合,服务实现综合,最后实现经济撮合。
今年上半年,建行还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开展合作,系统化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联合推进安徽定远“蘑菇小镇”和福建古田“食用菌之都”建设,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色样板。
建行还创新“木耳贷”“香菇贷”“菌菇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食用菌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客群提供信贷服务。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等于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建行主动将服务乡村振兴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银政携手,共同下好“一盘棋”。例如,建行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揽子”任务举措。
为破解奶牛养殖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难题,建行联合内蒙古阿荣旗党委政府,在全国首创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阿荣旗政府配合建行,制定设施农业抵押登记政策制度,为奶牛养殖设施发放“身份证”。在贷款抵押环节,出具《农业设施抵押登记证明》。
金融不仅仅会“钱生钱”,更能实现“人帮人”。建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时,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投入,更应注重金融的人文关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摸索,建行探索出一条将基层党建资源、乡村治理资源与国有银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行与各级党委、政府联合,选聘返乡大学生或村干部作为“金融副村长”,向农民传达党的富民政策、传递党关爱乡亲的声音,传播农民需要的金融知识。
“用最朴素的话让老百姓听懂”,这便是金融副村长的职责以及优势所在。村镇两委的干部是老百姓的带头人,建行致力于把他们培育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者,金融与乡村的连接者,成为老百姓获取金融资源的贴心者。
(建行贵州省分行信贷支持黔西南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周边异地扶贫搬迁农户正在分拣辣椒)
乡村振兴不仅仅在田间地头。建行也在推动“双碳”建设,比如林下经济,通过释放林权等措施,为农民致富增收。“过程中,我们是多元化目标引领,综合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没有局限于其本身,核心是要推动当地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建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在探索“金融+法治”的道路上取得良好成效。为巩固贵州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的治理成效,促进公益诉讼成果向生态环境成果转化,建行协同最高检与地方政府,强化湖区周边金融服务支持,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振兴。
具体而言,建行围绕搬迁企业、置业渔民等主体,一企一策、一户一案,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围绕环湖道路、污染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特色产业,支持万峰湖渔业公司做大做强,并为上下游农企、农户提供信贷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智慧的打法。
未来:继续书写建行“故事”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
2020年底,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建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下沉服务重心,以新金融实践服务“国之大者”,用金融“活水”浇灌广袤的农村大地,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曾表示,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金融行动新主场,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强化经营工具,聚焦经营客群,挖掘经营价值,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乡村金融资源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乡村振兴金融业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田野“沃土”是金融服务的“热土”。下一步,建行将在乡村振兴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新金融实践,深入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路径和方法。
重点围绕三个方向:一是落实国家战略;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围绕农业产业、农村建设、农民发展等发挥金融作用。
在服务乡村产业方面,建行将加大对县域涉农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深化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建设,围绕糖、粮、棉、油等重点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烟台嘉桐酒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检查整理流水线上的果酒)
同时,不断完善“裕农市场”“裕农合作”“裕农托管”等特色服务模式,助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裕农快贷”“裕农贷”等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助力农民致富增收。
建行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金融支持,加快推广“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等特色产品,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